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乐动(中国)>集团要闻

曾经历多少坎坷,这幅传世名画才能与观众相见?走进《富春山居图》,了解奇谲深妙的画中世界

发布时间:2024.08.21 点击量:?

  “黄公望原名叫陆坚”“创作《富春山居图》时,黄公望已经79岁高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沈周能背临这幅画,几乎一模一样”“这幅画差点遭到人为焚毁”……近日,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全民阅读·周末读书分享会”上,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琦做客邯郸书城,结合《中国历代名画精赏》一书,引领读者共同走进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千丘万壑、奇谲深妙的世界。李琦的讲述深入浅出,又生动幽默,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李琦


  黄公望79岁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

  说起《富春山居图》,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它在绘画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画中之兰亭”。作者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创作经历以及这幅画流传过程中的坎坷遭遇,都十分传奇。

  “很多人知道《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但你知道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李琦从一个疑问开始,将大家带入宋元之交的动荡岁月。李琦介绍,黄公望原名陆坚,七八岁时就失去了父母,父亲去世前,将他过继给寓居常熟的温州籍老人黄乐。当时黄乐80多岁了,老来得子,大喜过望,忍不住感慨:“黄公望子久矣!”于是,陆坚便更名为黄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自幼聪慧过人,“幼习神童科”“天资孤高,少有大志”,但11岁那年,南宋的覆灭让他感受到了迷茫与无助。20多岁时,他被辟为书吏,做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一直熬到40多岁。更不幸的是,他还因上司犯案而被牵连入狱,一关就是数年。李琦表示,黄公望出狱时已年过半百,心灰意冷之下,他选择了浪迹江湖。

  “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过程,跟他的人生经历一样传奇。”李琦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已经79岁高龄了,用了好几年才完成这幅高约30厘米、长约7米的长卷,请他作画的道士一看到便泪流满面,断言“此画必将传世”。

  “黄公望以书法入画,整幅画几乎没有使用大面积的色彩,而是通过积墨的方式,层层叠加,展现出一种淡远而深邃的意境。”李琦认为,这幅画不是为了再现山水形胜,黄公望在笔墨中融入了自己对天地、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他画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也画出了历代国人的精神家园”。

  传世名画差点被焚毁殉葬

  李琦先生还分享了《富春山居图》流传至今的坎坷经历。他说,到了明代,这幅画辗转流入大书画家沈周的手中,沈周对其非常珍爱,每日展卷细赏,对画中每一石一木皆细致入微地观察良久,而后合上画卷,仅凭记忆背临。沈周邀请好友为这幅画题跋,结果朋友的儿子偷了画变卖。沈周听说气得大病一场,等好了之后,凭记忆画了一幅几乎和真迹一模一样的。

  到了清朝,这幅画落入吴洪裕手中,他也非常喜欢这幅画,因为爱之深切,竟然要在临死之前看着家人把画烧给他,幸好吴洪裕的侄子把画从大火中抢救了出来。虽然焚画殉葬未遂,但《富春山居图》断裂成《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李琦希望,大家不仅能深刻体会《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之美,还能了解其背后厚重的历史。分享的同时,李琦先生还展示了自己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他强调,欣赏中国传统绘画,需要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情境中,去感受他们的思绪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这些传世名画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活动现场,李琦还回忆了自己与书画艺术的不解之缘:“当我还不认字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模仿中堂上的画作来‘照着葫芦画瓢’。这份对绘画的热爱,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强调,孩子们对色彩、造型和神态的敏感,是成人难以企及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非常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童画,而这份创造力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逝。李琦建议家长在孩子还未被过多的框架与限制束缚的时候,让他们自由地挥洒画笔。读者纷纷围拢过来,就绘画技巧和书画鉴赏向李琦提问,现场氛围热烈。

  分享会结束后,李琦还现场临摹起了《富春山居图》局部画面,熟练的运笔技法引得读者交口称赞,大家纷纷表示,活动艺术气氛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版权所有:乐动在线注册

冀ICP备11021998号-1

地 址: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