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乐动(中国)>行业资讯

重庆出版集团:壮大主业,从西部走向全国

发布时间:2009.11.11 点击量:?

  《读点经典》丛书销量突破400万册、《藏地密码》热卖250余万册且久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摩尔庄园》系列发行已超过100万册、拥有中西部最大的纸业贸易公司、国家级出版传媒创意中心蓄势待发……近年来,重庆出版集团通过不断发展,大众类图书造货码洋从2003年的2400余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2.28亿元,增长近10倍,同时,在房地产、纸业、印务和动漫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产业拓展成绩。日前,在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中,重庆出版集团经过激烈角逐,从全国500 余家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中脱颖而出,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

  作为一家偏居一隅的西部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是如何突破大多数国有出版单位的困境,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道路?到底是什么“秘诀”让这个企业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带着问题,本报记者专程走访了重庆出版集团。

  三项改革凝聚发展共识

  在今天的重庆出版人口中,“改革”是最热门的一个词。

  曾经,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度让这家老牌出版社逐步暴露出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缺陷,面向市场反应迟缓。教材教辅逐年政策性降价更是把这家当初主要依靠教材教辅赢利的国有出版社推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地。怎么办?是抱残守缺,还是反戈一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如何调整出版机构、酝酿体制改革以迎接残酷的市场竞争?重庆出版人用自己的行动做出回答:改革。

  2003年年初,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形势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全社上下形成一波强劲的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浪潮,大家得出一条基本判断:如果不转变思想观念,不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进行结构调整,不另觅发展新路,就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出版业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上下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领导班子大刀阔斧地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抓住重庆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的机遇,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切实推进事业向企业的体制转换。

  该社首先是在劳动、用工、分配3项制度上进行配套改革,其中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政策,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了改革的核心即人的问题和热点即分配问题,逐步建立起了新的运行机制。此外,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形式选拔中层管理人员,使一大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干部结构极大改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极大提高。

  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和调整收入分配方式,重庆出版社初步实现了人员的合理流动,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分配上初步打破了平均主义。2003年当年的各项主要指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为重庆出版社进一步改革积累了经验。

  革新生产和管理模式

  市场是企业利润的成长之基、利润之源。良好的企业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机制活则满盘皆活。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重庆出版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同时,坚持外部以适应市场、内部以增强执行力为标准,不断完善灵活、创新的机制,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建立集团党委、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集团党委对集团发展方向、干部任免、重大投入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行使对集团经营活动的决定权和监督权,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交职代会讨论充分通过。

  ——对从事主业的编辑部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整合编辑出版资源。集团将原出版社的12个编室调整归并为教育、社科、文艺、科技、美术、少儿六大出版中心,模拟副牌社进行管理运作。下放人事、财务和行政管理权限和一般选题论证、列选权,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相对自主的图书出版运行实体,为成立专业社或副牌社做“实战演习”。为了培育主业新的增长点,集团还投资1500万元,将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和卡通动漫从传统的编辑部门独立出来,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未来竞争。

  ——剥离经营性资产公司化运作。围绕出版产业链条,集团先后成立纸业贸易、图书发行、印务、房地产等若干全资或控股公司。

  精品图书突围主业困局

  实施品牌战略是出版文化传媒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过去教材教辅所占比例过大、本版图书市场占有率低等弱点,集团大力调整本版图书的结构,加快市场化进程,确立调整图书出版结构的指导思想:逐渐扩大本版图书规模,出版以双效书为主,品牌书、特色书和学术书占一定比例的,既有地方特色又面向全国市场的优质图书。

  成立近60年来,重庆出版集团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等“三大书系”、“科学学术基金系列”、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等丛书闻名于业界,近年来又组织出版了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民主社会主义评析》、《探路城乡统筹》、《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预防“非典”百姓手册》等为代表的国家级获奖图书;推出了以《碧奴》、《格萨尔王》、《二战名城老重庆》和《喜马拉雅丛书》等为代表的外向型图书;精心策划了以《女心理师》、《藏地密码》系列、《摩尔庄园》系列、《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等为代表的超级畅销图书,重庆出版集团社科文艺类图书出版已跻身于全国“第一军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的《读点经典》丛书,现已在市内外热销400多万册,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一本本畅销书见证着重庆出版集团的主业突围之路,一项项荣誉为重庆出版集团不断探索前进的果敢步伐作着注脚。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出版集团曾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宣部等6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09年1月,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6月,重庆出版集团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0.99%,全国排名第15位。

  “品牌建设是一项持久性工作,必须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实施优秀品牌发展战略。”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表示,除了继续抓住大作家、大题材打造畅销书,集团还将下大工夫打造几条精品生产线,构筑“重庆出版”这一书业品牌。并依托这一品牌,争取带动更多的产品销售,吸引更多的名家作者、优秀作品等出版业核心生产要素的汇集,成为出版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两个“走出去”壮大核心竞争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重点参展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分别与土耳其、印度等国出版商签订《民主社会主义评析》、《当代西方国家理论评析》、《花娘谷》、《冈拉梅朵》等多种图书版权贸易合同,是成果最为丰厚的出版机构之一。这个地处西南的出版机构何以在“走出去”战略中引领风骚?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说,作为出版人,我们都有一个梦想——让阅读中国图书成为世界时尚。“不负使命、锐意改革、勇于进取”是重庆出版集团“走出去”战略的三部曲。

  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集团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在外地成立文化公司,把选题策划、资源开拓和营销发行延伸到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我国三大出版发行中心区域,形成了驻外文化公司和集团本部出版中心相互推动和竞争发展的格局。同时,集团积极参加“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通过一系列的版权输出和如“企鹅经典”等国际出版合作项目,大力响应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号召,特别是向西方国家推出反映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版权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

  2005年,在集团“走出去”战略的支撑下,集团旗下的北京公司抓住机遇,以重庆出版集团名义与41个国家的知名出版社共同参与了“重述神话”国际出版合作项目,使中国作家首次与世界文学大师们有了齐头并进的机会,为推动中国民族走出国门架起一座新的桥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分别出席“重述神话”国际项目启动仪式和苏童《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的全球首发仪式,并为首发式题词——“重述中国文化,; 再创华夏文明”。他称赞“重述神话”国际出版合作项目:“使中国文化步入了世界文化的主流。”

  在从地域上“走出去”的同时,重庆出版集团更是从体制、机制和思路上“走出去”。按照“内引外联”发展思路,集团先后与市内外有关单位联合,确立了所属“三刊一报”走对外业内联合谋发展的思路。如《今日教育》杂志与市教科院合作,联手打造西部一流的教育杂志,与《课堂内外》杂志合作成立股份制天下图书公司,以及与民营合作成立五洲传媒公司,彻底将集团传统教育出版全面推向了市场。出版主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集团的图书产品数量由少到多、品质由低到高、影响由内到外,实现了品牌、规模双上新台阶。

  以多元化产业反哺主业

  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表示,“主业走出去,产业多元化”是集团近年来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以辅业反哺主业”是基于现实情况作出的部署决定。

  继在重庆沙坪坝区核心商圈与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联合打造10万平方米的“正升;王府广场”圆满收官后,重庆出版集团控股的正升实业有限公司又在杨家坪核心商圈成功开发了15.8万平方米的“正升;百老汇广场”,并引进了大洋百货主力店和众多专业店,成为重庆一个著名的代表性文化商业中心。集团通过2个项目与合作方积累了11万平方米经营性资产,为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房地产之外,集团又组建了多家产业经营公司,涵盖图书发行、报刊传媒、电子音像、网络出版、纸业贸易、精品印务、卡通动漫、广告、旅游及房地产等业务领域,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5年,集团书林贸易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组建的重庆海业实业股份公司,当年就实现纸业销售收入3亿元,利润1200万元,比成立前两家的存量增加了35%;到2008年,海业公司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1亿元,利润8000多万元,雄踞中西部榜首,被重庆市政府评定为“商贸流通100强”。

  集团还与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签署了联合开发“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战略框架协议,计划投资逾10亿元,除完全覆盖集团本部及其20家下属公司外,还将大力吸引国内文化企业入驻,计划于2011年正式投入运营。正是由于这些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重庆出版集团近5年来的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集团总收入和总利润的2/3均来自产业,一个多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产业对出版主业的“反哺”作用非常明显。

  产业的发展为做强主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推动着出版主业不断迈上新台阶。集团现已形成教材、图书、纸业和房地产四大支柱型产业,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抗风险能力。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机遇和挑战,重庆出版人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到2012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利税突破2亿元。

  “听巴山夜雨,品渝州书香。”穿越历史时空,重庆出版人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满怀新的梦想,迈向新的征程,谱写新的华章。

  老总感言

  “事转企”给重庆出版集团带来巨大变化,在集团“主业走出去战略”、“产业多元化战略”和“人才支撑战略”三大战略的推动下,图书主业连续5年保持了74%以上的增幅,打造了“重述神话”、“重现经典”等一批著名图书品牌,涌现出《读点经典》、《藏地密码》、《摩尔庄园》等发行超过100万册的系列丛书。集团以股份制公司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积累了10多万平方米的文化资产,纸业贸易额雄踞中西部榜首,为主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集团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懂市场、擅管理,善于打硬仗的人才脱颖而出,团队精神显著增强。我们将秉承“书行天下、传承文明”的宗旨,继续发扬重庆出版人善于创新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实现重庆出版集团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弘扬优秀文化,传播主流价值,是出版人永远的理想和坚持。中国的四大发明,其中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都与我们今天的出版有关。今天的出版人,不仅深刻地体会到文明的薪火相传,更要担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并从中分享荣耀和幸福。

  “书行天下,传承文明”,我们将在这一宗旨下不断追求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听巴山夜雨,品渝州书香”,我们将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真切地品味到这份浓郁的书香与快乐!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

  

  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市场就是它茁壮成长的养分。企业要发展、要繁盛,就必须不断开拓新市场,吸收越来越多的养分。

  重庆出版集团选择了股份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努力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我们通过与一批优质企业的合作,不断进入到新领域,把市场越做越大,极大地激发了国有文化企业的活力,实现了以我为主,共同发展。

  面对成绩,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不断创新,重庆出版集团定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重庆出版集团总经理      ;

(记者; 曾革楠)

版权所有:乐动在线注册

冀ICP备11021998号-1

地 址: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技术支持:河北卓越科技信息有限公司